Shanghai Lvle Bio-Tech Co.,Ltd?
(三) 品種選用
通過篩選和培育適宜的低鎘積累品種,是一條科學有效地解決稻米生產鎘污染控制的重要農藝(生物) 技術措施。不同水稻品種對重金屬鎘的積累既存在著基因型差異,也與栽培環境和植株生長狀態緊密相關。因此,應選擇通過國家或地方審定、適于本區域的優良水稻品種,Ⅱ、Ⅲ類控制區優先選用經鑒定篩選表現穩定的低鎘積累水稻品種。
確定低鎘積累水稻品種需根據當地稻米產品鎘含量水平、農田土壤鎘污染程度以及生產條件、種植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不僅要滿足水稻生產控鎘要求(稻米產品鎘含量不超過國家標準限量),在產量、品質和抗性等方面也應與當地主栽品種相當或具有一定優勢。
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參照水稻品種區域試驗的規范性要求,應通過“田間初步篩選、區域試驗復選、示范應用驗證” 的程序鑒定篩選低鎘積累水稻品種。即在Ⅱ、Ⅲ類鎘污染控制區,以不同品種糙米鎘含量作為鑒定評價指標,先選出鎘含量不超過0.2 mg/kg 的品種,再安排有生產代表性、試驗條件和技術力量適宜的水稻種植區作為區域試驗點,按照NY/T 1300 《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規范水稻》開展規范性的區域試驗復選,以糙米鎘含量作為主要指標,產量、品質和抗性作為輔助指標,確定符合要求的低鎘積累品種進一步開展示范應用驗證,從而篩選出適宜于不同種植區應用的低鎘積累水稻品種。
(四) 水肥管理
水稻生產中一般實行水層灌溉,不僅為了保證水稻生理需水,同時創造適于水稻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灌溉條件下,由于水層覆蓋形成還原性的環境,降低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和重金屬鎘的活性,有機物不完全分解而產生硫化氫,與鎘生成溶解度很小的CdS 沉淀而難于被植株吸收。因此,對于Ⅰ類控制區域,根據水稻生長需水規律和實現優質高產為目標進行合理灌溉,而對于Ⅱ、Ⅲ類控制區,則需要結合當地灌溉條件和淹水控鎘目標進行優化水分管理。
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區,實行有水層灌溉,分蘗盛期露田但不曬田,乳熟期淺水灌漿不脫水,田間基本保持有水層,收割前7~10d 排水落干。在水源不足、排灌不便的地區,實行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直到收割前排干水層或自然落干,中間不露田、不曬田。
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產量和改善稻米品質的重要手段,但生產中肥料選擇不合理或施肥不科學,既不利于高產優質,又易造成土壤酸化,增加重金屬鎘積累的風險。應結合不同品種的需肥特性和當地氣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