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Lvle Bio-Tech Co.,Ltd?
(二) 控制技術應用要求
Ⅰ類控制區:稻米產品鎘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且土壤重金屬安全狀況屬于“無風險” 等級。此類水稻種植區以綠色生產為目的,側重于生態安全的技術應用,嚴格控制通過灌溉水、大氣以及肥料等農用投入品所帶來的鎘污染潛在風險。
Ⅱ類控制區:稻米產品鎘含量雖不超過國家標準,但土壤重金屬安全狀況屬于“中度風險” 或“低風險” 等級;或者是稻米產品鎘含量介于國家標準和CAC 標準的限量值之間,土壤重金屬安全狀況屬于“中度風險”、“低風險” 或“無風險” 等級。此類水稻種植區以達標生產為目的 ,側重于稻米產品鎘含量達標,選用低鎘積累水稻品種,采取土壤調理、水肥優化、土壤改良等農藝技術措施,控制因灌溉水、大氣、肥料、秸稈等輸入性鎘污染對稻米產品造成的超標風險。
Ⅲ類控制區:稻米產品鎘含量低于CAC 標準限量,但土壤重金屬安全狀況屬于“高風險”等級;或者稻米產品鎘含量不低于CAC 標準限量。此類水稻種植區以管控生產為目的,側重于土壤修復改良和作物種植調整,采取合理輪作、休耕和適宜的土壤改良措施,替代種植低鎘積累或非食用性作物,管控因產地污染對稻米產品造成的安全風險。
三、稻米鎘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 動態監控、分區施策
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糧食有效供給為目標,按照“分類控制、分區施策” 的總體思路,通過對稻米產品和產地土壤的鎘含量開展動態監測,利用監測結果確定需采取鎘控制技術的應用區域及其污染程度,采取針對性的綜合防控技術,并持續評價技術措施對稻米鎘的控制效果和對產區土壤的影響。
(二) 因地制宜、綜合防控
以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控為目標,根據不同區域分類的特定條件,采取以“污染源頭控制、稻田土壤調理、選用適宜品種、優化水肥管理” 為主,“土壤修復改良、作物種植調整” 為輔的綜合防控技術措施,有效控制不同污染風險區稻米產品和產地土壤的鎘含量。
(三) 經濟有效、生態環保
以保障生產效益和維護農田生態為目標,本著“成本低廉、操作簡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的要求,并按照“田間試驗驗證、示范應用推廣、持續跟蹤評價” 的技術路線,優先采用農藝的、物理的和生物的控制技術,合理采用土壤修復改良和種植結構調整的控制技術,謹慎采用化學的和工程的修復治理措施。采用控鎘新技術和新產品之前,必須開展風險評估,避免產生二次污染和造成土壤中鎘的持續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