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Lvle Bio-Tech Co.,Ltd?
但是問題來了,外源的這些經過研究篩選出來的好的微生物加進土壤后能不能存活?存活之后能不能繁殖?這里有很多科學技術問題。 我們發現僅將微生物加進去是不行的,這些好的外源微生物直接加到土壤中去往往都會死掉,因為微生物也跟我們人一樣,需要吃東西才能生存。它們要吃的就是有機質,而我們的大多地塊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只有1.5%左右,這個含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這些土著微生物都在整天“嗷嗷待哺”,怎么也輪不到外源微生物了。也就是說通過研究篩選出好的外源微生物之后,我們還需要想辦法幫助它們能夠定殖于土壤中,并且讓它們繁殖。 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這些好的外源微生物的食物結構、生理特性,研究它喜歡生長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等等。想辦法把它們喜歡吃的、喜歡的環境帶給它,從而讓它們定居下來,讓它們繁殖,這就衍生出生物有機肥的概念,我們把功能微生物接種(芽孢桿菌)、或直接拌入(真菌孢子)到已經腐熟的氨基酸有機肥中,就可分別生產出芽孢桿菌類或木霉真菌類生物有機肥,然后施入土壤。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這些好的外源微生物的作用,達到我們想要的促進作物生長、分解和轉化污染物、拮抗土傳病害的目的。 把土體土壤微生物區系調控好了,一旦作物根系長出來后,根系就會分泌大量的有機物質,土體中的有益微生物就會趨化到根表和根際,如果它們是細菌,就會在根表形成細胞膜,發揮它們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如果它們是真菌,就會在根表和根際形成大量菌絲體而發揮作用,這就是我們提出的(根際)土壤·微生物區系調控的全部。 ▼問:怎么區分好的微生物和壞的微生物?這應該也是我們研發中比較重要的一步?對于微生物的研究篩選,我們會帶著比較明晰的目標去進行? 沈其榮:是的。對微生物的研究篩選是我們研發工作中比較重要的環節。而篩選的時候其實都是有目標的。我們現在有三種目標,第一種目標是拮抗土傳病害的功能微生物,用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來篩選,篩選出對病原菌拮抗能力最強的微生物種類。第二種目標是篩選對根系有促生作用的,能夠刺激根系生長或活化土壤養分的功能微生物。第三種目標是篩選降解有機污染物、或轉化無機污染物形態使之喪失毒性的功能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