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Lvle Bio-Tech Co.,Ltd?
①原料②生產工藝③增效物質。原料的好壞非常關鍵,而增效物質是決定利用率的核心物質。例如,荷蘭易普潤的攜磷增效技術(IPE),不僅保證水溶肥里磷的吸收,還能把土壤種被固定的磷活化出,使其成為速效磷,大大提高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率;以色列海法公司所添加的離子相抗活化劑可以消除離子間的相互拮抗,保障肥料的吸收利用率。這些獨到的地方能夠減少肥料用量、提高利用率,逐漸緩解土壤的酸化、鹽漬化。
針對河北地區的菜田來說,尤其是一些老棚室,土壤里都不會缺肥料,氮磷鉀只多不少,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土壤中殘存的氮磷鉀,或者說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鉀,一點兒一點兒地活化出來,讓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說過多追施化學肥料。追肥原則:追肥不在多、吸收是關鍵。追的再多,土壤吸收不了也沒用,追的量合適,保證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到80%,對土壤的破壞會越來越少,土壤本身也有一個緩沖的能力,這樣的土壤就會越種越好。
3、土壤生物性狀的改良
改良土壤生物性狀,一定要從根本上入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菌治菌。要想提高作物產量,需要向土壤內添加生物菌劑(生物菌肥)。國內應用最成熟的就是芽孢桿菌。芽孢桿菌屬于細菌,種類比較多,它針對緩解土壤重茬是一個特別好的菌群,能夠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這是一個治本的方法。
國外應用的生物菌劑主要是真菌,例如菌根菌、木霉菌里面的深綠木霉等。真菌的生物菌劑相對細菌來說,生產的工藝更復雜,提純難度更高。國外的廠家還會有一些土壤菌群調理劑,利用生物刺激素的原理,沖施到地里之后,能夠刺激土壤,形成適合本土壤的菌群,增加有益菌含量,緩解作物減產和土傳病害。
根部病害發生嚴重的一些地區,單靠以菌治菌見效慢。生物防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菌積累到一定量之后,才能達到一個菌群的平衡,如果前期用菌量比較少的情況下,可以添加一些化學藥劑進行輔助治療。例如在水肥藥一體化過程中添加阿米西達。阿米西達在土壤中活性較高,能夠把土壤中殘存的病原雜菌殺死一大部分,此時再補充生物菌劑,菌群就可以盡快達到一個平衡。
目前國內菌肥市場參差不齊,菜農們在選擇時,不管大廠家還是小廠家,不管含菌量高低,都要提前做好試驗示范。生物菌劑作為一個活的東西,受外界制約較大。即使是同一種菌肥,土壤質地、環境條件不一樣,應用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別。有可能某種菌肥特別好,含菌量特別高,但是用到你的土壤中,無法繁殖,也就失去了效果。選擇的生物菌劑是否適合我們的土壤,是關鍵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