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Lvle Bio-Tech Co.,Ltd?
“由于土地的高強度利用和長期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鹽堿化、耕層嚴重板結、有機質下降等土壤退化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2013年11月6日,在北京舉辦的“微生物肥料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有關專家建議,應在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料的同時,大力發展和推廣生物肥料,修復土壤生態功能,保持土壤活力,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人多地少,土壤沒有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連續的重茬種植,加之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農藥殘留等造成土壤有害物質富集,多數土壤處于亞健康狀態,土地生產能力嚴重下降。”長期跟蹤研究我國耕地質量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徐明崗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化肥工業的發展和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增加,土地的高強度利用,導致我國的耕地質量普遍較低,有機質含量小于1%的耕地面積占到了26%,我國有70%左右耕地為中低產田。目前,我國南方土壤酸化趨勢日益嚴重,華北平原土壤耕層嚴重板結,有“黑土地”之稱的東北地區土壤有機質逐年下降,全國有5億畝耕地鹽堿化,土壤的生態功能嚴重退化,使土壤的其他功能也無法發揮作用,由此也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另外肥料的大量流失,也為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針對以上問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倡導農民使用有機肥的同時,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微生物肥料,是發展生態農業,生產無公害食品,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措施;生物肥料產業不僅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宏觀發展目標,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作為此次論壇承辦方的負責人——北京航天恒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中文表示,航天恒豐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微生物在農業應用上的廣闊前景和產業創新的巨大空間。公司以四項發明專利作為技術支持,選育出高效、多功能的微生物菌種,成功進行了“神舟八號”飛船的太空搭載,使菌種菌劑的穩定性、應用效果更加突出,在菌種技術研發和生產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生物技術產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從國家層面上,已將生物肥料定位到生物技術產業的重要產品。”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李俊介紹,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進行微生物肥料登記,隨著微生物肥料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的制訂和完善,促進了微生物肥料產業的發展。截至2012年底,我國微生物肥料規模生產企業達850家,年總產量為950萬噸,產能占到我國化肥生產總量的1/10。 |
|